投資債券最怕就是「賺息蝕價」,而利率變化便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其實投資者可預先計算債券的存續期,以考量利率變化對其價格之影響。下文將介紹各種債券存續期的定義、計算及其應用方法。
甚麼是債券存續期?
債券存續期(Bond Duration)主要是用以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,是評估債券投資風險和管理投資組合的重要工具。
債券存續期可以理解為債券的平均到期時間,即債券投資者可以預期收回本金及所有利息的時間。存續期通常以年為單位;當利率變動時,債券價格會相應變動,而存續期便是一個反映相關價格變動的預期幅度的指標。
麥考利存續期
麥考利存續期計算將債券派息及償還本金的平均加權時間。加權的方法是將未來每一次派息及期滿償還本金以折現率(discount rate)折現成現值(present value),然後以每年度現金流現值佔總現金流現值的比例作為權重因子,目的是讓投資者計算現金流時會考慮到時間對機會成本的影響。
債券存續期對債券價格的影響
一般來說,債券存續期越長,債券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越高,而背後原因不難理解。假設投資者購買長年期債券,面對加息環境時,由於本金仍未回籠,投資者如想轉倉至高收益率的債券,需要等待數年甚至數十年。部份投資者為免錯失賺取更高收益率的機會,自然會沽出長年期債券,使債券價格下跌,故此存續期較長的債券會有較高的利率敏感度。
相反,存續期較短的債券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較低。假設同樣在加息環境下,一位購買短年期債券的投資者,能很快等待到債券到期並取回本金,並立刻於市場上購買其他收益率較高的債券。由於等待到期的時間較短,短年期債券在面對加息環境時,價格跌幅會比同類型的長年期債券為少;部份一個月至三個月到期、且信貸評級高的債券,其價格甚至可能不會受利率變動影響。
例子:不同債券存續期的價格變動
當面對利率變動時,債券存續期越短,其波幅越低,反之亦然。當利率上升1%時,債券存續期為2年的債券價格下跌2%,但債券存續期為4年的債券卻下跌4%。
當利率下跌1%時,債券存續期為2年的債券價格只上升2%,少於4年債券存續期的4%。
投資者可利用債券存續期來評估利率風險對投資組合的影響,並根據自己對利率的預期來調整投資組合的存續期,爭取「賺息」之餘同時「賺價」,例如當預期未來減息時,投資者可提高債券存續期以爭取更高收益,反之則可透過降低債券存續期來減少因加息所致的風險。
債券存續期是否與到期期限相同?
債券存續期與到期期限並非完全相同。到期期限(Maturity)單純是指債券的最後還款日期,也就是債券的到期日。
在零息債券(Zero Coupon Bond)或已接近到期日的債券上,存續期和到期期限或會相同。然而,在一般情況下,債券存續期和到期期限是不同的,因為計算債券存續期時,需要考慮所有現金流的時間價值,包括票息支付和到期時的本金支付;而到期期限僅指債券的到期日,即最後一次本金支付的日期。
例子:每月派息債券 vs 到期派息債劵
舉例而言,假設市場上有兩款由同一家公司發行、到期期限相同的債券,當中債券A每月支付利息,然後在到期時支付本金,而債券B則直接在到期後連本帶利歸還予投資者。當面對加息環境時,債券A投資者可將每月獲得的派息再投資於其他收益率較高的債券,相較債券B更能應對加息環境,自然擁有較低的債券存續期。
其他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
除了利率變動外,信用評級及債券的流動性也會影響債券價格變動;前者反映了債券的違約機率,而後者則反映交易債券時的買賣差價。
信用評級
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通常被視為較低風險的投資,因此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青睞,令需求較高,從而推高債券價格。反之,低信用評級的債券風險較高,因此需要提供更高的回報來吸引投資者。當市場利率上升時,機構出現違約的風險上升,因此投資者對於較低信用評級的債券要求更高收益,導致低信用評級債券價格下跌。
流動性
流動性反映債券的供求關係。當債券交投活躍時,偏高的買賣需求使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平衡相對容易達到,讓投資者更容易買賣債券,也使債券價格變動較小,反之亦然。
此外,低流動性亦會放大極端市況。舉例說,當債券已宣布違約時,市場供需關係的天秤便傾斜(除了少部份投機者打賭發行人最終不用違約),因此賣方只有不斷下調價格才能趕快將債券售出。
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,美國次級貸款市場的按揭抵押債券(MBS)及其衍生產品,便因貸款人無力支付房貸而出現流動性危機,令多家大型銀行損失慘重。
聯博於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市場分析團隊,能夠深入把握不同市場狀況,並把宏觀經濟周期及企業的基本面互相結合,從而作出更全面的市場分析,主動地找出投資機會。